X
    Categories: 生活藝文話題

中國古建築歷史,竟然是日本人在研究保存?


大家都知道,中國歷史朝代變遷,但不管哪個朝代都設有史官,專門記錄該朝事蹟和傳承先代史料,但當清朝滅亡,無論皇族還是平民都四處逃散,那麼這段過渡的時間,又會有誰記錄?

ADVERTISEMENT

大清滅亡,慈禧大規模「暫避出京」,留下身後空空如也的紫禁城。

 

而這時的紫禁城一片蕭條,草木蔓生。下圖長滿野草的午門,就可感受到當時全城皆空,人人自保無暇管理的模樣。

ADVERTISEMENT

 

[rsnippet id=”4″ name=”DFP/34009881/Article_1″]

 

ADVERTISEMENT

上圖:天安門前華表

下圖:破爛不堪的太和殿台座

乾清門外的台階斑駁,長滿雜草。

ADVERTISEMENT

 

而在這個兵荒馬亂的時刻,發動戰爭的各路起義兵自然不會協助留下這些照片。

這些寶貴的記錄,其實皆出自於一位日本建築史學家「伊東忠太」。

ADVERTISEMENT

伊東忠太是日本第一位開始梳理日本建築的史學家,除了日本傳統建築的研究以外,也致力於調查亞洲建築。當時日軍為八國聯軍之一,自朝陽門以北、德勝門以東占領紫禁城。伊東忠太因此得以進入調查,拍下最真實的故宮原貌。

ADVERTISEMENT

照片里在乾清門前做著記錄的,就是伊東忠太。

當時伊東忠太34歲,而同期的日本建築學者多留學歐洲,只有伊東堅持要來到中國,研究中國古代建築。

ADVERTISEMENT

在那個時代,建築體系仍多依靠西方學說,因此多以希臘、羅馬建築為主體,中國、日本等亞洲建築並不屬於建築主流,甚至有英國學者認為中國沒有建築文化,所以中國的建築沒有什麼價值。

ADVERTISEMENT

在當時的建築主流之幹中,中國被視為分支末節。

[rsnippet id=”5″ name=”DFP/34009881/Article_2″]

 

然而伊東忠太不以為然,他多年在中國及印度旅行,一路記下了亞洲各地的建築狀況。伊東忠太相信日本建築源自希臘,在傳到中國之後,才逐漸演變為木構建築,最後傳到日本。因此他與另一位建築學家小川一真一起來到中國,從紫禁城開始,延伸到整個國家進行大規模考察,希望能找出日本建築的發源,證明日本建築和歐美同宗同祖。

ADVERTISEMENT

ADVERTISEMENT

除了各地建築以外,也同樣記錄了中國的風土民情。

ADVERTISEMENT

 

[rsnippet id=”6″ name=”DFP/34009881/Article_3″]

 

伊東忠太回國以後,出版了《中國建築史》,也因為他的考察研究,才讓國際間開始意識到亞洲的建築文化,並轉變了看待亞洲建築的方式。

ADVERTISEMENT

單因為中國長期爭戰,許多珍貴古建築因此飽受炮火摧殘,伊東忠太和其他日本學者甚至提出了希望將之運送到日本修復保管,他在著作中提到,研究廣大之中國,不論藝術,不論歷史以日本人當之皆較適當。

ADVERTISEMENT

也因為此番動作,讓中國自身開始正式保存自家文化的重要性。刺激了中國建築學家研究古建築的步伐,如民初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婦,後來便傾身投入保護中國古建築。穿梭於中國各地,尋找、拍攝、測量、繪製各處的古老建築,建立起中國古建築研究體系。

ADVERTISEMENT

 

從未想到,促進中國古建築的研究、保存的關鍵人物竟然來自日本。

近年台灣對於保護古老當地建築的觀念終於有些爬升,但似乎尚無法將其重要性推廣到整個社會,造就極需保護的文化資產仍會在一夜之間被無情拆毀。

ADVERTISEMENT

這些歷史留下的紀錄無法再生,只能靠我們積極保護。在我們讚嘆京都廟宇,或是義大利古城的同時,也該重新省思是否該從自己站著的這片土地開始,更積極的關心台灣僅存的歷史文化。